横峰街道素有“中国鞋材之乡”美称,热闹熙攘。
然而,近日记者来到横峰,这里却冷清了许多。大批老房子化为废墟,老路拆除,清除出成片空地。14个村村民签约,搬离旧居,等待分房安置。横峰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仁军表示,昔日繁荣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动:产业“低小散”、违法建筑横生、安全隐患严重、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破旧立新,我们将重新打造一个治理有序、产业升级的现代化城镇。”
于是,一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行动,在横峰悄然展开——

破“温岭鞋业”发展疲软之弊
“新厂房可不一样了,宽敞整洁有序。”连日来,温岭市规上企业盈海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习小华总往全域改造实验区安置一期厂房跑。
先行区块3幢厂房拔地而起,消防管网配备齐全,等电梯安装好后,企业即可入驻“大干一场”。
盈海旧厂房在第二鞋业集聚区,大小企业云集,电动车、摩托车常常将路挤个水泄不通。深受其扰的习小华得知全域改造一期标准工业厂房交付后,第一时间联系园区招商负责人,购置了1000平方米标准厂房首批进驻。
产业安置项目,是横峰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项目。目前,先行区已有6家企业登记入驻。占地155亩的产业园一期17幢厂房和5幢宿舍,也正在快马加鞭建设。
从事鞋业近30年的陈根夫,理解习小华等企业家们的这份急切。他见证了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寄居”在民房里的“前店后厂”式家庭作坊,到莞渭陈村的四面漏风的大棚工厂,直至如今市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骨干企业。
“曾经比肩福建和广州,如今发展疲软,说到底还是横峰鞋业缺乏标准化、安全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好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开了变革破题之门。
面积仅1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常住人口3.3万、外来人口约7万。标准化厂房配有宿舍,将极大缓解外来务工人员租房与管理问题。
对于“家庭作坊”而言,这也不失为一种倒逼式变革。鼎盛时期,3800多家鞋业企业聚集小镇,其中不乏一批“低小散”手工作坊,经过近年鞋业整治后,横峰街道清退民房内办企业和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现尚存1500家左右。
横峰街道开创“商品房+厂房”组合分配先河。一来杜绝“前店后厂”的安全消防隐患,二来村民分的厂房,需多人合股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入驻标准厂房,倒逼产业优化升级。
“一年全力拆迁、两年产业入园、三年基本建成”。2017年以来,横峰街道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为契机,以鞋业优化升级为牵引,强势开展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
立“中国鞋材之乡”转型升级之本
两层破旧小楼,换成百来平方米的新房。方家洋村村民陈正国,对于即将结顶的首批安置小区很是期待。这是一个即将实现的“市民梦”。明年5月份,236亩一期安置小区即将建成使用。届时,社区不光有物业管理,幼儿园、公园、健身场所也都一应俱全。
横峰街道地处温岭北部,以中心大道为界,一侧是治理现代的主城区,一侧是治安混乱的城乡接合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求打破这种区域治理失衡状态。
革命性改造,整治辖区22个村,13.83平方公里,8390户村民。广大干部昼夜作战,完成征迁工作,复垦土地1300亩。碎片化的村居模式,即将变成5个社区统一管理模式。
大兴城市道路等配套设施。中华路、川安路等正在建设中,“三纵一横四条大主线”城市格局跃然而出。
“水域规划调整后,夏季可少担心很多。”作为台州市五大沉降区之一,横峰街道每年台风季都会“大水漫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特意将地面标高从1.6米左右调高至3.8米以上,防洪标准从五年一遇提升到五十年一遇,迈向城市现代化治理。
“横峰正在脱胎换骨。”横峰工商联商会会长王秀玉感慨。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幅度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和基层治理水平后,一座治理现代、产业优化的新兴之城指日可待。
【来源:浙报融媒体】